加快工业绿色升级,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。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,聚焦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装备、医药、纺织、造纸、皮革等重点行业,实施传统产业“千企绿色改造”助推“万企转型”,加快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兴产业;优化工业用能结构,严格控制钢铁、化工、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,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。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,“双超双有高能耗”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,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全覆盖,钢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行业重点企业全部建成绿色工厂。以钢铁产业为重点引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加快实现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,创建一批钢铁行业“无废工厂”示范;唐山市率先开展钢铁行业温室气体试点监测,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。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,推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。
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推动生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。推广“光盘行动”,减少餐厨垃圾;加快建设冀北清洁能源基地,重点建设张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和张家口、承德、唐山、沧州市及沿太行山区光伏发电应用基地,减少煤电比重;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,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,基本实现绿色转型。加强生活垃圾管理,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,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%以上。多点打造特色“无废”细胞工程,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省将建设2000个“无废小区”、2000个“无废乡村”。
加强重点环节管控,推进建筑垃圾多维综合利用。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,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。
严格环境风险防控,提升危险废物综合治理能力。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控,积极推动源头减量,年产生危险废物量100吨以上危险废物的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。优化利用处置结构布局,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利用、焚烧处置、填埋处置梯次推进,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直接填埋;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分类收集体系建设,实现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。
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促进农业农村废物资源利用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。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,基本实现秸秆全面综合利用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%以上,农膜回收率达到90%以上。加快农村固体废物治理,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,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,实现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。
立足区域协同发展,构建京津冀“无废城市”集群。加快雄安新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率先形成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综合管理体系,发挥示范带动效应。依托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础,因地制宜、各有侧重,形成功能互补、共享共治的“无废城市”发展模式,环京津核心功能区(保定、廊坊市和雄安新区)、冀西北生态涵养区(张家口、承德市)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,以产业转型和“无废”旅游文化为突破点,推动绿色发展;沿海率先发展区(唐山、沧州、秦皇岛市)抓实钢铁、石化、行业减污降碳,以“无废园区”和美丽海湾建设为立足点,推动低碳发展;冀中南功能拓展区(石家庄、邯郸、邢台、衡水市)围绕城乡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,以示范基地建设和绿色种养农业循环为着力点,推动循环发展。
方案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省将推动各市建立“无废城市”信息化管理平台,联通各类固体废物数据信息,充分利用各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,实现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互通,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+协调联动”,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调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