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 ,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!
●邯郸市第四中学副校长 杜海兵
有些变革只是形式的变化,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
“表面看人们对高考改革的问题备受关注,其实关注的背后是社会就业的大问题!因为考生多,大学少,名牌大学更少。为了把少数人选出来,选拔性考试总得把学生分出等级,高等级的学生就能拥有好的工作岗位。所以每次高考改革都一石激起千层浪。”四中副校长杜海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。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36年间,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,但也存在人们常说的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弊端,即仅通过一次考试无法将学生学习、发展的过程性表现出来。
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提到的“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、不分文理科,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、一门课程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”等具体措施,试图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。但杜海兵认为这些只是形式的变化,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例如一门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,以最好成绩计入,这样学生一般都会参加两次考试,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绩;又如提高语文分数,降低英语分值等,只能促使学生在语文上更下功夫而已,这种课程的微调最终还是以成绩计入,并不能呈现过程,也无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。
而对于高考将以高考学业水平考试+综合素质评价+统一高考成绩的标准为入学依据的革新,杜海兵很是认可。他认为高考不应只体现学生的智力水平,评价标准的改变可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,但评判标准应严格、可信,并有较强的操作性才能让好的措施得到应有的效果。同时,杜海兵认为,要想真正地达到考试公平、学生全面发展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,仅靠高考改革是远远不够的。这需要解决户籍、就业、行业、地方保护、大众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的社会综合问题。例如,如果每个人都去过高考的独木桥,紧盯着公务员的职位,这势必造成就业压力大,进而导致高考弊端的放大。学生们应首先明确自己适合什么,在宽松的舆论环境下,做出职业规划、生涯规划,从初高中开始分流学业选择,如重点学校、普高、职中、技校等,之后根据所学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职业,这一方面减轻了就业压力,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