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高中生,上海市教委有三年内至少开展40小时以上社会实践的要求。但很多情况下,这一要求形同虚设。“帮忙给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表盖个章吧……”“你家孩子没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啊。”“孩子升高三,暑假要上补习班,太忙了,你就帮帮忙吧。”每年暑期结束,社区里都会上演这样的对话。
如何让社区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践场所?今年暑期,四平路街道为杨浦高级中学、杨浦职校等学校量身定制首批高中生社会实践岗位300多个,岗位遍及23个居民区、社区老年日托服务中心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。
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小胡当上了一名社区安全宣传员。小胡与同学一起参与了社区禁毒活动宣传,从书面设计到实际操作,他们全程参与,为活动出谋划策。为了让居民加深对毒品危害的了解,他们还“扮演”各种类型的毒品,向居民作“自我介绍”。小胡说,原本以为社区实践挺没劲的,没想到做下来“虽然辛苦,但也乐在其中”,不仅能“锻炼社会实践能力,也提升了团队沟通协作、创新和研究能力”。
面对报了名不来参加实践活动,或者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怎么办?四平路街道也有新招:采取街道社区文化办与学校“双签到”。小胡和同学们到岗后,所在岗位的部门负责人签到确认,学生分组拍照,发微信反馈给学校。组长对组员进行资源分配、岗位派遣安排。实践结束后,部门负责人登记签字,统一报街道社区文化办,再由专人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登记注册。
截至目前,四平路街道共有680名高中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已完成40小时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%。街道负责人表示,街道将进一步与学校联手,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岗位,同时开展双向问卷调查,对今后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进行有效探索。
暑假过半,不少家长已经拿着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表,准备为忙于补习的孩子到社区讨个人情章。这种做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