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昔日校园成为废墟。
■临时校园温馨又体贴。
一张张稚嫩的“笑脸”照片挂在门口,院内花草芬芳,教室色彩斑斓,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经洪水肆虐。昨日上午,邯郸武安市冶陶镇新庄村一座农家小院经过“梳妆打扮”,修葺一新,成为今年武安灾区首个临时学校,该村的15名学龄前儿童在大水冲毁课堂后,又有了一个温馨、可爱的家。
□文/图本报记者王彬
洪水肆虐校园变成一片废墟
武安市冶陶镇新庄村位于太行山深处,四面环山,交通闭塞,全村100多户人家。新庄小学历史悠久,于1949年成立,1992年建起二层教学楼,2005年1-6年级并入附近安子岭学校后,原址成为一个教学点,仅保留一个学前班。
8月18日,记者在现场看到,学校位于南山脚下,一条10多米宽的小河从门前流过。二层教学楼坐西朝东,上下两间教室、楼道,四周围墙、铁门,以及20多米长,近2米高的护校防洪堤均被洪水冲走,校园内更是一片狼藉,垃圾、淤泥随处可见。
由于残留下来的楼体摇摇欲坠,学校外围已设置隔离带,并在一块巨型石板上写有“危险,请勿靠近!”提醒过往村民注意安全。
马文叶今年50岁,是新庄小学唯一的教职人员,长期吃住在校。她目前共有15名学生,其中10个孩子上中班,5个孩子上小班。
从7月19日凌晨开始,大雨就没有停过,门前干涸了多年的河道渐渐形成洪流,大水不断涌向院内。当日下午4点多,在冶陶中心学校校长马会军的一再催促下,她恋恋不舍地离开校园,蹚着半米多深的积水去往半山坡上的村民家避险。
傍晚时分,教学楼北侧一角在暴风骤雨中轰然倒塌,包括马文叶的宿舍在内瞬间变为一片废墟,里面的电脑、电视、冰箱等生活、办公用品被洪水卷走。
农家院巧“梳妆”变临时学校
再烦,也别忘微笑;再苦,也别忘坚持;再累,也要爱孩子。学校被洪水冲毁不能继续使用,但必须保证孩子们有学上,一个也不能落下。
武安市教育局正科级督学郭根生介绍,新庄小学是当地受灾最严重的学校,也是唯一需要迁址重建的学校。他们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迅速研究部署学生安置方案和学校重建方案,并立即实施。
为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,教育局决定租用民房筹建临时学校,由洺湖幼儿园、武安一中组成工作队帮助改造、布置临时校舍。新庄村民刘顺堂在村边建有一座四合院,已闲置数年。他听说教育部门想用他的房子给孩子们上课,不仅提前交出钥匙,且不收任何费用。
洺湖幼儿园园长张鸿和她的助手们经过苦思冥想,决定以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,通过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、家乡熟悉的花草、玩具、书籍等物品、材质,再将学生的笑脸照片挂在门口显著位置,让孩子们不仅找到家的感觉,也能体验到童年的乐趣。经过10多天的精心设计、装修,原本缺门少窗,室内部分墙皮脱落,杂物凌乱的农家院落变成了品位高雅,富有诗情画意,处处洋溢欢快气氛,充满人文关怀的儿童乐园。
“临时校园温馨、体贴又有面子,没想到为了几个农村孩子,竟会下这么大的功夫……”一些村民参观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。
新建校舍施工忙安全又美丽
记者在新庄村东半山腰一片平坦之地看到,各类工程机械正在挖沟、推土,画有“新庄校区鸟瞰图”的标识牌格外引人关注。
武安市教育局干部科科长郅永华介绍,原新庄小学位于河道旁边,房屋为砖混结构,而且墙壁较薄,抵御洪水能力较差。为提高新校区的防灾、减灾等安全性能,新校址选在了村里地势较高处。
新建学校预计总投资80余万元,占地面积2亩,建筑面积403平方米,设计为二层楼房,为框架结构,上下共20间,分别建有教室、水冲式厕所、教师办公室、厨房等,与原教学楼相比,除了更安全,功能、设施更完善外,景色也十分美丽。
郅永华表示,7月31日,新建学校已正式破土动工,如果施工顺利,可在今年10月竣工,最迟年底前投入使用。按照学校布局规划,新庄小学明年秋季将增设1-2年级,以方便年幼的孩子就近入学。
另据了解,在“7·19”特大洪灾中,武安市488所学校中有177所学校受灾,接近总数的40%。教育部门成立工程基建等多个重建领导小组,将受灾学校分为三类,8月20日前,81所一般性受损的学校完成修缮。8月25日前,83所受损严重的学校完成整修加固、教学设备采购等。
今年10月底,12所原址部分校舍重建,以及迁址重建的新庄小学力争投入使用。截至目前,新庄小学临时学校的装备配备、校园布置均已全部到位,可随时迎接孩子们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