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近五年来,大名县先后扶持11.77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,进入2016年,更大规模、更大范围的脱贫行动正式启动。今年以来,大名县创新思路,通过政银合作、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,拓宽精准扶贫资金渠道,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扶贫路。
政银合作 量身定做多样金融产品
在大名县孙甘店乡前营村,1200余棵石黄果树分布在24亩田地里,形成一个崭新的石黄果种植基地,种植大户刘长安是这里的负责人。“中秋节期间已经收获了一茬,今年收购价五元一斤,一亩地能挣三四万元呢!”刘长安告诉记者,如果不是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支持,自己的果蔬大棚难有着落。
刘长安提到的贷款就是大名县通过财政引导,创新金融融资产品的结果。据了解,大名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,与邮储银行合作推出了“金扶通”项目,可向贫困户发放1年期5万元以下贷款。在前营村,82户贫困户中已有24户家庭率先完成审批,发放的款项为他们进行养殖、种植生产,提供了应急、流转资金。
“这只是金融产品中的项目之一,我们还投入风险金500万元,与邯郸银行合作推出金财通,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1年期500万元以下贷款等多个产品。”大名县扶贫办副主任石海昌说。
从事藤椅编织生产的大名县建兴家具有限公司坐落在金滩镇窑厂村,年产值达1.5亿元,主厂区占地八亩,50多个加工分厂分散在全县11个乡镇,带动千余名贫困村民就业。在公司库房,记者看到上万件藤椅成品摆放就位,准备出口北美。“目前我们产品类别有15种,今年9月到明年3月的藤椅订单已达12万件。”公司负责人李建兴告诉记者,近年来,受制于资金限制,公司进一步发展受阻,但今年的贴息贷款扶贫资金支持,让公司有了转机。
“扶贫办帮忙协调银行贷款,已经下来了100多万元,有了这些资金支持,我们扩大生产规模,生产量可以增加3倍以上,也可以投资5000万元的标准化厂房,接更多的订单,研发更多种类产品。”李建兴说。
据了解,为帮助企业、贫困群众解决发展资金短缺、融资难、贷款难等问题,大名县以财政资金为引导,与各金融机构、保险机构合作,以一定比例放大倍数,向贫困群众或扶贫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支持。截至目前,大名县财政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各类金融产品中,财政注入风险补偿金达3600万元,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1.5%。
企业带动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
除了争取财政资金支持、协调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扶贫外,大名县大力引进社会资本,与企业联合展开项目扶贫也进行得有声有色。
来到张集乡普明滩村,距离河北辰阳农业有限公司的库房越近,香辣的气味就越发浓郁。“今天刚销走了两大车辣椒,不然仓库更满当。”经理秦俊峰介绍,库房占地16亩,并配有两台大型烘干设备,所产干湿辣椒定期销往鸡泽、德州等省内外多个大型加工厂。“一亩地年收入4000元左右,之前我们租地千余亩,但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亩。”秦俊峰说,这一变化得益于大名县“公司联手农户”新扶贫模式的支持。
2016年,在大名县扶贫办的努力下,安徽亳州椒业集团与河北辰阳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,共同在大名县实施辣椒和洋葱连作项目。在这一项目中,每户贫困户有2亩农田进行辣椒洋葱连作种植,大名县财政扶贫资金提供成本,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保底回收,每户年收入可达1.5万元,这个项目可至少带动1200户贫困户脱贫。
在大名,多个扶贫项目通过引进大型企业建立起来。目前,县扶贫办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,通过实施“小优鸡”项目,可带动20个贫困村、3300个贫困户稳定脱贫;引进光伏扶贫项目,167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可达3000元。此外,多个养殖加工项目也在洽谈中。大名县扶贫办主任张平说:“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,有更好的技术、更大的销售市场,引进这样的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扶贫项目,有利于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。”
事实上,为摘掉“国家级贫困县”的帽子,大名县已细化目标,计划今年脱贫2.098万人、2017年脱贫2.9312万人、2018年脱贫0.8万人,确保三年攻坚全部脱贫。“实现全面脱贫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,金融力量是重要支撑。做好金融扶贫,需要贫困户、银行、政府、企业与金融机构多方联动,我们会继续在企业、农户与投融资平台间牵线搭桥,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到实处,促进企业发展、贫困户增收。”张平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