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;
他淡泊名利,谦逊好学;
他品学端庄,德艺双馨;
他总是骑着自行车,联系诗词爱好者,同样是骑着自行车,扶危帮困,助人为乐。
他就是耄耋之年却仍熠熠生光的磁县老人——王济民
王济民1921年出生,磁县南关敦化街人,今年已经九十五岁高龄,是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同一年诞生成长起来的,一路走来,走过多少风风雨雨,走过多少困挫迷惘,走过多少辉煌灿烂……
退休前,他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中学语文老师。1992年退休后,他积极发挥余热,协助磁县文化部门辑录了《北朝墓志》、《磁州文化丛书》;1998年,他参加了县志编纂。他的诗词作品在《中国政协报》、《河北日报》等报刊发表。
2008年的五一节,87岁高龄的王济民老师,又带头创办了磁县第一份纯文学杂志《景嵩》诗刊。他带领一帮老中青诗词爱好者,歌颂党,歌颂和谐社会,歌颂好人好事英雄模范。
2008年的5.12汶川大地震噩耗传来,王济民老师泣不成声,夜不能寐,奋然号召诗友创作地震诗篇支援灾区。并以最快速度结专集出版,连同他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蓄的退休金,一并寄往了地震重灾区。
2008年的国庆节,他倾心礼赞:
“改革开放三十春,神州处处景象新。
经济腾飞惊世界,两岸三通悦人心。”
2009年的七一,他饱蘸浓墨《颂七一》:
“欣逢华诞八八年,华夏处处红旗展。
喜观小康丰收景,和谐盛世万民欢。”
2010年七一,他又欣然提笔《七一颂》:
“烽火当年驱虎豹,中流砥柱傲苍穹。
改革大潮兴神州,和谐美景跃彩虹。”
颂歌嘹亮,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!
王济民出身书香门第,自幼受过良好教育,长兄王保民,二哥王佑民,弟兄三个,取“保国、佑民、济世”之意。王保民幼读私塾,早年在天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事地下工作,斡旋于凶残的敌伪日特眼皮底下,留下不少惊险传奇故事。王佑民青年时代毅然投笔从戎,抗战中亲手击毙日军少将水源义雄,建国后长期担任部委领导工作。
王济民给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
王济民翻出哥哥的照片
两位哥哥的革命思想影响着青年王济民,1942年,他在磁县中学任教,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,暗地里为山里八路军传递情报,让鬼子的扫荡几次扑空。建国以后,从峰峰中学,辗转武安中学,晚年再回到家乡磁县二中,默默耕耘于教坛六十春秋,教过的学生有好几千,有的当县长书记,有的当厂长企业家,有的是当作家院士。硕果累累,桃李遍天下。
王济民的长子在北京工作,且是知名诗人,多次敦请他老人家到繁华都市颐养天年。他恋故枝,不慕荣华,仍扎根磁县这块英雄辈出的热土。一日三餐粗茶淡饭,省吃俭用资助贫弱。平日里,以文聚友、以德感人成为乐趣,安静读书、认真写作成为习惯。
王济民不仅热心于文化,而且充满爱心,自己生活非常俭朴,却看不得别人有难处。
除了夏天,王济民永远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。走进他那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,墙上挂满了各地友人送给他的字画,屋内陈设却极其简单:一张案几,一张三斗桌,一个老式衣柜,几件家具看上去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。屋外放着一个大水缸,用来储存井水。其实,这里几年前就通了自来水,可王济民舍不得花钱,所以一直没有安装。
王济民和他的学生
生活上如此节俭的王济民,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,无论是他的学生,还是他的邻居,甚至是他的诗友,他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而且非常慷慨。
周围的亲朋好友、乡里邻居,只要是谁家有困难,没钱买化肥,或者是孩子没钱上学,王济民得知后,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 2012年,年届90岁的王济民再次来到磁县慈善总会捐款200元,他决定以后每个月都要捐出200元支援贫困家庭。“要捐到什么时候呢?”有人问他。“只要我还活着,就会一直捐下去,而且家人也都支持我。”王济民说,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就是他的中国梦,“我的个人梦想就是健健康康,做一个快乐的百岁老人。”
王济民,走过坎坷光荣人生路,至今仍在不息追求着理想,完善着平凡而伟大的人格。在我们的周围,正是有着千百万这样的共产党员,他们默默地忘我地奋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任劳任怨,无私无悔,用自己的信念实践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在党旗下的誓言。
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!希望王济民老师继续迈着“年轻”的步伐,走进热情澎湃的夏季,更祝愿他艺术长青,光耀磁州!